出處:http://www.library.ln.edu.hk/etext/chi/chi305/2002_3/pdf/chi305_0307.pdf


50
宋玉的〈神女賦〉寫巫山神女的美貌及與楚襄王一段人神戀愛的故事。神女
外貌端莊、姣麗、豐盈、溫潤,形態清靜,對戀愛以禮自防,突出其精神境界。
這段似是而非的戀情,徒然引起男主人公的無限遐思和惆悵。本文就〈神女賦〉
的內容、神女形態、人神戀愛、神女原型、生殖崇拜、高禖神及影響等幾方面作
探討。
一、〈神女賦〉
作者
宋玉,戰國楚的辭賦家,關於他生平的史料甚少,《史記•卷八四•屈原賈
生列傳》記載說:「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
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1《新序•雜事》、《韓詩外傳》、
《襄陽耆舊傳》等書也保存了幾則關於宋玉的軼事,都不過說他曾事楚襄王(《新
序•雜事第一》一則作事楚威王),未被重用。2〈神女賦〉是否宋玉所寫,至今
仍有爭論,有人認為是漢朝辭賦家之作,對此問題持存疑態度。
〈高唐賦〉與〈神女賦〉
〈神女賦〉是〈高唐賦〉的延續篇。黃侃在《文選平點》中認為:「〈高唐〉
〈神女〉實為一篇,猶〈子虛〉〈上林〉也。」3馬積高《賦史》則認為「二賦是
互相銜接的姊妹篇。」4這兩篇關係密切,文脈相通,故實相承,句式也基本相
同。前篇重在賦山水,後篇重在賦神女,把險駭的山水與神奇的美女協合在一起。
然兩篇賦的內容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前篇〈高唐賦〉,主要寫巫山地區大自然的
景觀,帶有山水文學的性質;後篇〈神女賦〉則主要寫傳說中的神女,借神話寫
男女情思,具有愛情文學性質。實質上,〈高唐〉〈神女〉二賦對後世的影響,也
分別在這兩方面。
〈神女賦〉的內容
〈神女賦〉可分為三章。第一章描寫楚襄王夜夢神女,乃告於宋玉,命其作
賦,第二章細緻描寫神女的容顏、裝飾、儀態和襄王向神女求愛而遭拒絕的過程,
最後一章寫神女離去之態和楚王對她的思念。5楚王夢見神女並概括講述神女的
美貌,作者再由外入內、全力鋪陳神女的美麗。先寫神女外貌端莊、姣麗、豐盈、
溫潤,再寫神女的形態是那麼清靜,然後又寫神女對戀愛是以禮自防,突出了神
女的精神境界。如此步步深入,既完成了對神女立體的刻劃描摹,另一方面又以
其愛情的不成功給全賦造成一種神秘的氣氛,令人迷茫,令人感慨,令人激動。
1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頁2491。
2 周啟成等注譯:《新編昭明文選》(台北:三民書局,1997),頁761。
3 黃侃:《文選平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頁71。
4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1987),頁43。
5 周啟成等注譯:《新編昭明文選》,前揭,頁772、774、776。
51
在〈神女賦〉看來,夜夢神女的是楚襄王,講述此夢的還是楚襄王,最後襄
王讓宋玉為之作賦。宋玉本人沒有夢神女的經驗,竟然也能寫出美妙的〈神女
賦〉。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種意見認為這篇序中的幾個「王」、「玉」弄錯了位置,
真正夢見神女的應是宋玉而非襄王。袁珂亦贊同並發揮了這觀點,他說:「做夢
的是宋玉,說夢的是宋玉,最後用文字把夢敘寫下來的還是宋玉。」6至今學者
已普遍接受此說。
〈神女賦〉的寫作緣由
〈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古今學者均有不同的的理解,主要有諷諭、
影射和言情娛君等說法。
諷諭,即諫淫亂,此說出現最早,從之者亦眾。〈高女賦〉的序文說高唐神
女曾「薦枕席」於楚先王,7而在〈神女賦〉中楚襄王又欲與之遊,故論者稱之
「淫亂」。《文選》李善注又據《襄陽耆舊傳》文,認為「先王」即楚懷王,而襄
王乃懷王之子,這就更成為父子聚麀亂倫的醜行。故李善注稱宋玉寫作此賦是「諫
淫惑也」。8《文選》孫壙批文,於〈神女〉賦中「曾不可乎犯干」一語後,批曰:
「此守禮之正,所以遏流蕩之邪心也。」又說:「王止慕其色,玉乃進規於義。
發乎情,止乎禮義,風人之遺。」9另外宋人洪邁、明人陳第對此論述更詳。在
分析了宋玉賦的全文後,洪邁認為「既則神女但與懷王交御,雖見夢於襄,而未
嘗及亂也。玉之意可謂正矣。」10陳第則云:「玉之辭誠婉,而其意成規」,稱「引
詞之諷在詞之表」。11今人不強調父子亂倫之事,但也認為是「借以諷刺襄王的
追求淫樂」。12
影射,或稱寄託,其中隱喻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林維民〈《高唐》《神女》
賦發微〉一文中說:「《高唐》《神女》兩賦之主旨,即是隱喻君臣遇合之難」,認
為這兩篇賦與屈原《離騷》和《九歌》的主題及表現手法一脈相承,既無不蘊含
著「忠君而遭謗,愛國而憂讒的心聲」。13
《文選》曾將先秦兩漢的賦分為十五大類,而〈高唐〉〈神女〉賦列為「情」
類,即言情之作。從兩賦的整體看來,它是一篇寫男女之情的作品。支持此說的
6 袁珂:〈宋玉《神女賦》的訂訛和高唐神女故事的寓意〉,《神話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頁172。
7 周啟成等注譯:《新編昭明文選》,前揭,頁762。
8 褚斌杰:〈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及藝術探微〉,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伯科學版),
1995 年第1 期,頁93。
9 周啟成等注譯:《新編昭明文選》,前揭,頁771。
10 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頁449。
11 陳第:《屈宋古音義》[3 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頁254。
12 馬積高:《賦史》,前揭,頁45。
13 褚斌杰:〈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主旨及藝術探微〉,前揭。
52
學者認為宋玉與屈原作品不同,「屈子的主體是政治之間的問題,宋玉所摘的句
詞,只是摘艷,而毫無與國家、人民有關,或極少關係。」14並認為宋玉是後世
「寫男女關係和女性美」,以至六朝以後宮體詩、艷情詩的遠源。宋玉作賦,與
後世作家一樣,是為了娛悅君王。宋玉侍襄王,「王以為小臣」,其身份是個文學
侍從之臣,宋玉識音而善屬文,襄王又好樂愛賦,宋玉常陪君王遊宴,作賦以為
娛樂正是他份內之事。
〈神女賦〉中神女形象
〈高唐賦〉和〈神女賦〉中出現的神女除了在美的程度上相同之外,在性格
和性道德觀念方面有很明顯的差異。〈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位自薦枕席、主動
委身於陌生男子的女性,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卻在施展了美的誘惑之後、打消
對她所吸引男性的非禮慾念,因而如賦中所言,她是一位「不可乎犯干」的守禮
女性,至使楚襄王重溫父王雲雨夢的熱烈願望全然落空。用「發乎情,止乎禮」
的傳統倫理模式來衡量,〈神女賦〉是相當吻合的。15
賦的正文,首先以極度誇讚的口吻寫道:「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
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稱頌神女稟天地陰陽造化之妙,得天
獨厚,含有天地間一切之美。她華裝美飾,就像一只展開雙翅的翡翠鳥,飄然而
至。稱她說:「其象無雙,其美無極」,她的相貌容顏,無人能比,「其狀峨峨,
何可極言」,其狀貌之美,已到了無可言談的地步。
下文接著從體貌、儀態、舉止、情思等幾方面,對神女做了生動的描繪。
其體貌:「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濕潤之玉顔。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
觀。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質幹之醲實兮,志解泰而體閑。」她外
貌豐滿而矜重美好,玉顏溫和潤澤。雙目明亮有神,多麼美麗悅目。長眉彎曲而
微揚,紅脣鮮明似朱砂。膚色白淨,身段豐盈,情志閒散平和,姿態優雅。
其儀態:「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
寬。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既嫻靜而美好,又盤旋於人中。宜於在
高殿之上任從心意而行,似鳥兒舒翼放縱,寬綽自在。輕紗如霧般飄動,緩緩舉
步,衣裾玉佩拂著階梯發出沙沙的聲音。
從「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以下,則寫她的進退舉止,並通過她
的舉止,寫她的情思,表現其複雜的內心世界。
當走進室內望見帷帳時,她秋波暗轉,脈脈多情,但旋即奮袖正衣,又表現
出「躑躅而不安」。她意似靠近而又遠去,好像要來而又回轉(「意似近而既遠兮,
14 姜亮夫:〈宋玉簡述〉,《楚辭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頁468。
15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頁
319。
53
若將來而復旋」)。對方向她表示惓惓之意,她卻以節操自持,終不情願(「懷貞
亮之絜清兮,卒與我兮相難」)。可是下文寫她在嘉辭應對之際,感情又再起伏不
定。先是表現出無限的傾心歡情(「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接著又
因猶豫不決而傷感(「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最後則表示一副不可
干犯的微怒之態(「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霎那間的樂歡、哀歎和
薄怒三種感情變化,表現出一個女子在情與禮的衝突中,一波三折的內心世界。
末了,「歡情未接,將辭而去」,但在臨行未行之際,神女又表現出戀戀不捨
的無限深情美意:「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但終於還是「神
女稱遽」,匆匆離去了。對這段失之交臂的戀情,徒然引起男主人公的無限遐思
和惆悵。
在宋玉筆下,神女既美麗、多情、又莊重、自持,雖有佚蕩之情,卻又終以
禮自防,而從其內心的情與禮的衝突看來,作者所塑造的實際是古代的一位端莊
典雅、舉止有禮、有教養、可遇而不可犯的貴族女子形象。〈神女賦〉用細緻的
筆觸、明麗的色彩、動靜兼備的描寫和富於情節性的構思,活脫脫地塑造出一個
姣麗多姿、超塵絕世和情思綿綿的神女形象。
二、巫山神女的原型
《山海經•中次七經》﹕「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草,
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16
她的原型是帝之女,這段傳說是後來神女神話的原型。這裡指出姑媱山是帝
女死去的地方,她的名字是女尸,後來變成了草,它的葉子互相重疊,它的花
朵是黃色,它的果實像菟丘的果實,(菟丘即菟絲子,是一種草本植物,種子是
黃褐色,中醫可入藥),吃了它便被人所喜愛。這則神話的主人公是帝女,文中
所描寫的姑媱山,其地與巫山相同。這裡所指的女尸,就是巫山神女的原型。
這是神女神話的根據,原本是一棵吃了可以為人所愛的草,現在就成為夢
中各楚懷王傾訴愛情的瑤姬了。從瑤姬向楚懷王的自述﹕「精魂為草,實為靈芝」
神女的演變便十分明顯。
我們可以知道巫山神女的神話故事是起源於《山海經》的草神話,巫山神
女的原型乃帝女(女尸、瑤姬)。
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的中出現的神女並不是神女形象的原型,這
16 袁珂﹕《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3,頁171。
54
些形象高貴美麗又多情的神女,是以往的人民所創造出來的神話人物。神女的原
型反映了先民的集體潛意識的累積,由自古以來是膜拜的女神形象轉變為男士們
夢寐以求的對象了。
根據宋玉〈高唐賦〉的記載,有關於宋玉的巫山神女原型的詳細介紹並不見
載於今本,因此有其他引用地方文章來說明,以下引用宋玉的話均出自不同朝代
的著作。
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三十四《江水》曰﹕「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
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
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指出天帝的小女兒名字叫瑤姬,她就是巫山之
女。尚未出嫁就死去,被葬於巫山的南面,其精魂化為靈芝草。
唐代李善在《文選》所選收的江淹《別賦》中的「惜瑤草之徒芳」所作的注﹕
「宋玉〈高唐賦〉曰﹕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臺。精魂
為草,實為靈芝。《山海經》﹕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尸,化為草,其
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者媚於人。郭璞曰﹕瑤與並音遙,然與瑤
同。」17。這裡先引用宋玉的〈高唐賦〉所記載的瑤姬,介紹瑤姬生前死後的變
化,之後又引用《山海經》的有關記載,他是表明宋玉的〈高唐賦〉中所描述的
瑤姬的精魂化為靈芝草,與《山海經》所載的女尸化為草是描述相同的草。
今本的宋玉〈神女賦〉中並沒有記載有關巫山神女的原型,這是因為南朝梁
蕭統把宋玉〈高唐賦〉收入《文選》時,他有意刪減此部分的。蕭統作為昭明太
子,他的內心存有傳統儒家思想。其目的是因為要掩蓋巫山神女生前是帝王之
女,在蕭統看來,他認為瑤姬作為帝王之女的,雖然「未行而亡」,在生時並沒
有嘗試過夫婦之恩愛,死後也要嚴守禮教,保持女子應有的貞德,不能做出「願
荐枕席」於楚王這種羞恥的事情。
晉史學家習齒鑿撰的《襄陽耆陽傳》18的記載﹕因為此書曾根據未刪改的〈高
唐賦序〉將神女的神話寫入書中。根據書注所引,還能略見其原來面貌,是瑤姬
神話比較可靠的材料。
唐代李善的《文選》所收入的宋玉〈高唐賦〉中的「妾巫山之女也」所作的
注曰﹕「《襄陽耆陽傳》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
17 蕭統輯、李善注﹕《文選》卷十九,第2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頁754。
18 袁珂﹕《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記載《襄陽耆舊傳》晉代習鑿齒撰,此
書已佚﹕《說郛》正續合刊有輯錄。
55
山之女。」19
唐代余知古《渚宮舊事》20卷三引瑤姬之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
行而亡,封乎巫山之臺。精魂為草,摘而為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
之女,高唐之姬。」這書所謂巫山之女,或叫姚姬,或叫瑤姬,因「姚」與「瑤」
音同而字異。她不論叫姚姬,或叫瑤姬,都是藉姑媱之山而得名。
瑤姬神話是 草神話的流傳演變。宋玉作〈高唐賦〉和〈神女賦〉二賦,半
取真實,楚懷王遊高唐,在白天作了一個「與神女遇」的異夢,因而修了一座臺
觀叫「朝雲」,這就是真實。宋玉又半取神話傳說藉以諷喻襄王,意謂巫山是楚
國上遊的重地,適宜在此處設重兵戍守,以防秦人的覬覦,這成了宋玉的諷喻了。
瑤姬的神話是有一個寓意,這個神話是敘述男女歡愛的故事,文人有很大的
興趣了解此神話,但是在人民之間的反應是冷淡的。
三、神女之記載
——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apple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